欢迎访问上海市浦东新区硬笔书法协会!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正文

惟道集虚——日本斗南悬针篆鉴赏

时间:2017-07-18 11:31 来源: 作者:沈鸿根 点击:1834次

            日本的书道来自中国的书法,日本的文化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近读《二十世纪中日书画名匠集》,见到日本书家斗南的作品,对此认识加深。

            斗南,1914年生,本名河野仁寿,别署杜南、扣月山房。中国宋代人的后裔,对中国抱有深厚的亲切感。毕业于早稻田大学。从事中国书法研究60余载,阅读了中国大量的古籍,临习了中国不少的碑帖,擅各体书,并山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国际重大展览。1991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大型书法篆刻展,颇受观众赞誉。展后将全部作品赠中国各界,留作纪念,一时传为佳话。创建了日本斗南学院,自任院长。历任日本崇道会副会长、日韩书道联盟理事长、世界养生学会副会长。

            “惟道集虚,好学为福”,这是斗南84岁时书写的一件作品。字体为篆书。但此书与常见的篆书不同,竖画下端尖尖的,形似锋利的宝剑剑头。这是另一种篆书,史称“悬针篆”。

             唐吟方先生在评斗南的作品时曾作如此解释:“悬针篆是魏晋时流行过的一种字体,字的形体扁而修长,纵向的笔画上粗下尖,其状如针,所以就叫悬针篆。”

             熟悉书法史的大概都知道,在甲骨文和钟鼎文中,有不少竖向的笔画,收笔都是尖尖的,自石鼓文和秦小篆后,收笔方由出锋改为回锋,所以秦汉的篆书难见悬针篆。至三国时,出现了《天发神谶碑释文》,竖向收笔多尖利,是标准的出锋收笔,但用笔方折,与圆笔的悬针篆并不相同。唐代篆书大家李阳冰写过悬针篆,对后世影响较大。我不能断定,斗南的悬针篆是否源于李阳冰。

            悬针篆除了竖向收笔出锋,其他用笔与结体基本一样。这件作品,字体修长,排列匀称,上密下疏,说明了作者对形的控制能力很强;线条圆融,中锋运笔,颇见功力,说明了作者是懂用笔之道的。84岁老翁,能书写出如此精工的作品,很不容易。

            这件作品,线条虽然圆融,但笔力不够,主要表现在笔尖的收笔处。即使是笔尖,收笔也要力到锋尖,此书收笔较快、不紧,致使尖笔欠圆健,甚至飘忽。周星莲《临池管见》指出:“剽急不留,病在滑。”而医治“病在滑”的力没送到锋尖的药方就是如梁同书《频罗庵论书》所说:“只是处处留得笔住,不使直走”就可以了。

            悬针篆的悬针竖向笔画,收笔处固然要尖,但这尖不能尖细若绣花针,应以圆尖似被头针为好。因为前者纤弱,后者遒劲。

                  

0
网站公告
图片新闻
书法理论

名誉顾问:沈鸿根 顾问:柯昌福

艺术指导:徐容川
柯昌福
沈鸿根

网站地址:沪南路2157号1715室 邮政编号:200127
专用邮箱:784890328@qq.com 联系电话:13122456476 沪ICP备16037625号 Copyright® 2014-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