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上海市浦东新区硬笔书法协会!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正文

张况:谒书坛巨擘康有为故居

时间:2017-02-24 09:36 来源: 作者:张况 点击:2537次

左起:中国硬笔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冰、中国硬笔书协主席张华庆、上海市硬笔书法家联谊会会长沈鸿根、广东省硬笔书协副主席张况


文/张 况

2017年1月14日午后,阳光明媚。我与著名书法家、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张华庆,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冰,以及上海硬笔书法家联谊会会长沈鸿根等三位书法名家,拜谒了康有为故居,受到康有为纪念馆负责人的热情接待。

康有为故居位于广东佛山市南海丹灶镇苏村,这是一个毗邻广东四大名山之一西樵山的风水宝地。故居“涎香老屋”是一座清代的普通岭南民居,康有为就出生在这里。康家祖屋现为全国文保单位,屋内仍保留着康家以往的一些陈设,破旧但很整洁。正厅一桌两椅端庄得体,颇见古旧风貌。我与诸位书坛大家轮换着坐在椅子上合照留念,说是要感受一下康家祖上的威严。故居是康有为生命的源头,我们此番专程来拜谒,也许想着要沾点“康圣人”的灵根仙气,以荡涤被滚滚红尘漂染过的俗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椽一柱,仿佛一眼就能辨认出,我们几位都是慕名而来的“康粉”,是书坛后辈对前辈的一种仰视与尊崇。

青砖砌筑的百年祖居,碧瓦已有了一层斑驳的苔藓和雨渍,梁柱也有了时间抹不去的缩影,那是岁月的泛黄印记了。华庆主席神情肃穆,沉吟良久,他摩挲着砖墙,心生沧桑喟叹。沉默的沈老此时发声,极言岭南文脉之厚重。我与冰兄相顾一笑,指点着康氏祖屋里一件古旧的不知名的器具,深感岁月之无情。

康家祖居其实并不富丽堂皇,一进两室一厅的结构,毫无显赫之感。要不是事先告知,此系康南海故居,还真以为这可能是哪户普通人家的老屋。进门即见一长方形天井,约五尺见方,青石面板,精致而开阳,面朝大厅的墙上嵌着镂雕的“天官赐福”,左右两只挂壁式的小陶筒里,各斜插着一株长青藤式的植物,绿绿的意绪,散发着阑珊的岭南气息,吉祥似从叶脉上流淌下来,氤氲了小屋的今生前世。我与三位书坛名宿,一字排开,一任历史的快门将我们剪影成黄昏屋檐下的梅兰菊竹。

老屋显得有些破旧,但似乎仍能听见史识深处传来的琅琅书声,那里有少年康有为奋斗的身影,依旧在摇头晃脑、之乎者也。康有为天资聪颖,据说六岁稚龄,即见异秉,被乡中老者目为天启“神童”,父辈亦寄予厚望,冀盼他日能鱼跃龙门、折桂蟾宫。

康有为自少年始,即遍访名师,求学问道,他曾师从岭南硕儒朱次琦,颇得先生器重,施以甘露,壮筋茁骨,大抵“维新胚胎”、“大同”思想,即蓄势于此。读书人能“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也算是实现理想之一途吧。

康有为(1858-1927),世称“康南海”,1858年出生于南海苏村一个士宦家庭,他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史料上说他是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社会学家。康氏清光绪年间得中进士,授工部主事。出身望族,理学传家,信奉的是儒家学说。康有为曾雄心勃勃许下宏愿,要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并曾担任过孔教会的会长职务。

康有为一生宏图大志,寄望革弊开新,拯民瘼于水火。其所领头的直达天听的“公车上书”,让他在“戊戌变法”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绝对男一号。但他一生坎坷,四海为家,流荡半世,矢志不渝。生存状况,实堪嘘唏。

众所周知,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或百日维新,指的是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的百日间,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维新派斗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由于变法动了以西太后慈禧为首的守旧派的奶酪,故遭到蛮横抵制与疯狂反扑。慈禧这朵行将凋残的恶之花,淫威大作,发动了血腥的“戊戌政变”,将自顾不暇的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则狼狈逃命,流亡日本,才幸免于难。而包括康有为弟弟康广仁在内的“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六人,则惨遭杀害。变法遂告失败。

百日维新,影响深远。康有为由是被载入史册,留下千载声名。

纵观康有为一生,可谓褒贬不一。作为晚清著名士子,他并不迂腐,甚至可以说很接地气,为社会提供的也算是正能量之一种。他倡导维新,并亲自领导了变法。变法失败后,他先后避祸日本、欧洲,后又辗转周游列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旅行家之一。所谓“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算是对其一生的基本概括。

康有为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梁启超、王国维、徐悲鸿、刘海粟等近现代学界何文艺界名流,皆师出康门,术业专攻,良多建树。

康有为一生成就卓著,尤以经史、社科、文学成就与书法造诣为最。其诗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危亡的深度关切。康有为博古通今,一生著述丰厚,计有700万字之巨,古今中外,不一而足。其传世之作有《康子篇》《大同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欧洲十一国游记》《日本变政考》等。

康有为书法造诣颇高,堪称一代巨擘。他对中国书法尤其是南派书法的发展贡献最大,他是继阮元、包世臣之后又一书论大家兼书坛名宿。其中,他于1889年所著的《广艺舟双楫》最负盛名,该书从理论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碑学,首倡“尊碑”之说,大力推广汉魏六朝碑学,对我国碑派书法的兴盛,具有不可复制的深远意义和广泛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在我国近代书法领域推动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变法”运动。康有为以晚清书法巨子身份,对帖学作出了全面的否定,毕生推崇“尚碑”意识,造就了一代碑派书风。

康有为对《石门铭》《爨龙颜》可谓情有独钟,他甚至还兴致勃勃的参与了镌刻《经石峪》和云峰山诸石刻。在书写一途,他大体以平长弧线为主要基调,转折以圆转为特色,喜用羊毫长锋,恣意挥洒,辄成佳构,作品粗拙浑厚,线条刚健,个性十分鲜明。从创作形式而论,康体书法,力倡圆笔,反对方笔,气势开张,浑穆持重,尤以对联书写最为出彩,往往逆笔藏锋,迟送涩进,足见腕下功夫了得。康体书法,气势雄强。大撇长捺,自成体系。为书坛中人所喜爱、书画藏家们所热捧。

春日像孩子的脸,时雨时晴,说变就变。那天即将离开康有为故居时,天开始下起了毛毛雨,器宇轩昂的华庆主席,沉吟半晌,久久不忍离去,复又见天色向晚,怕误了行程,遂提议,大家一起在故居门前来一张合影。沈老、李冰与我笑而称善,也不顾细雨沾衣,脸上挂了春风,心里藏着各不相同的感慨,再次一字排开这溢满翰墨书香的虔诚骨气。

同行的佛山硬协秘书长万锋眼尖,一个ok手势,迅速抓拍了“岁寒四友”此刻同框的一抹潮湿浅笑……

作者简介:张况,著名诗人、诗评家,1971年生于广东五华。当代新古典主义历史文化诗歌写作的重要代表之一,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佛山市作家协会主席。已出版史诗三部曲《大秦帝国史诗》《大汉帝国史诗》《大隋帝国史诗》等25部,主编诗文选19部,代表作有100000行21卷《中华史诗》。与陆健、程维、雁西并称为“中国诗坛四公子”。系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现居广东佛山。

                                       康有为像


附:康有为学术年表

( 江湖整理 张况考订)

1858年(清咸丰八年 戊午) 1岁 3月19日(农历二月初五日),生于广东南海县西樵山北之银塘乡(又名苏村,今属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辖)敦仁里涎香老屋。

1862年(清同治元年 壬戌) 5岁 启蒙,诸叔自教读唐诗,能诵百首。

1863年(清同治二年 癸亥) 6岁 从番禺简凤仪读《大学》《中庸》《论语》,并朱注《孝经》,正式接受教育。

1868年(清同治七年 戊辰) 11岁 二月父康达初卒,三月后往依祖父于连州官舍。在祖父指导下,始览《纲鉴》,次观《大清会典》《东华录》,读《明史》《三国志》,开始接受正统历史教育,又从邸报中了解当时朝政,慷慨远志由此萌芽。

1869年(清同治八年 已巳) 12岁 从祖父康赞修在连州官舍读书,或出游揽胜,或与诸生论文谈事,时作诗文,然不喜八股制艺,喜读《明史》,竟日杂览群书。

1870年(清同治九年 庚午) 13岁 8月随祖父康赞修回广州,10月从师学八股文于广州西门外第三甫桃源。观繁华之城,交有益之友。

1871年(清同治十年 辛未) 14岁 还苏村,就读于叔祖康国器所筑之澹如楼及二万卷书楼,博览群书。是年始就童子试落第。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 壬申) 15岁 在乡从杨学华读书,再应童子试,复无缘于榜,被长辈督责为八股小题文,但慕袁子才诗文,仍纵观说部集部杂史。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 癸酉) 16岁 移学于灵洲山之象台乡,中岁复学于苏村,因厌弃八股,受叔伯诘责。时好览经说,史学,考据之书,始得《毛西河集》读之。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 甲戌) 17岁 居乡,时至广州侍祖父康赞修于羊城书院,好纵横之文。善作诗,与兄弟乡亲唱和,又好模仿古文。于二万卷书楼中读《瀛环志略》及地球图册,初识万国之故,地球之理。

1876年(清光绪二年 丙子) 19岁 应乡试不第。始从岭南硕儒朱次琦(字子襄)学于南海县九江镇礼山草堂。诵读宋儒书及经说、小学、史学、掌故词章。尤喜读《钱辛楣全集》《日知录》《困学纪闻》等,浩然贯通,议论宏起。深受朱次琦“济人经世”思想之影响,以圣贤为必可期,以群书为三十岁前必可尽读,以一身为必能有立,以天下为必可为励志。

1878年(清光绪四年 戊寅) 21岁 复从朱次琦学《周礼》《仪礼》《尔雅》《说文》《水经》诸经典,诵《楚辞》《汉书》《文选》及杜诗,徐陵、庾信诗文等。认为清朝文章大家巨名,实则皆空疏无物,考据家著书满家,究复何用?日感传统旧学无解当下现实窘促,内心非常矛盾、日夕烦闷。冬,别旧学导师朱次琦,回苏村。

1879年(清光绪五年 己卯) 22岁 春,入西樵山,居白云洞高士祠,专学道教佛教经典。与翰林院编修张鼎华(字延秋)过从,始接触部分京朝风气及各类新书。秋,还乡,居澹如楼,得读《西国近事汇编》《环游地球新录》。12月,初游香港,乃知西人治国讲究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开始接触西学。

1880年(清光绪六年 庚辰) 23岁 居乡教授诸弟有铭、有溥、有霈等读经。从事经籍及公羊学研究。著《何氏纠谬》,专攻东汉今文经学家何休,既而认为批判不当,焚稿。

1881年(清光绪七年面玲珑 辛巳) 24岁 读书乡园,从事唐宋史及宋儒之书研究,以明儒吴康斋之艰卓为法,以白沙之潇洒自命,以亭林之经济为学。因读书太久,积劳成疾。

1882年(清光绪八年 壬午) 25岁 6月,至北京应顺天乡试不第,在京游国子监,观石鼓,购碑刻,讲金石之学。归途道经上海,感受繁盛,益知西人治术之有本,乃大购西书归,自是尽释故见,大讲西学。

1883年(清光绪九年 癸未) 26岁 苏村闲居,研究清代政治史、欧洲各国史,订购上海《万国公报》,大攻西学书及声、光、化、电、重等自然科学,专精学问,日新大进。

1884年(清光绪十年 甲申) 27岁 秋冬间闭户读书,思索图变,“合经史之奥言,探儒佛之微旨,参中西之新理,穷天人之赜变”,悟久速齐同之理,推太平之世宙,始酝酿资产阶级变法维新思想。并撰《万身公法书籍目录提要》《实理公法全书》等。

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 丙戌) 29岁 研究天文历法,著《康子内外篇》,内篇言天地人物之理,外篇言政教艺乐之事。又著《教学通义》,指出“今天下治之不举,由教学之不修也”。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 丁亥》 30岁 继续以几何编著《人类公理》,游思诸天之故,则书之而无穷。从经籍、诸子术作,探究中国上古史,推孔子据乱、升平、太平之理,以论地球。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 戊子) 31岁 6月,赴京应顺天试,不第。12月10日,首次向光绪皇帝上书,提出“变成法”、“能下情”、“慎左右”之主张,要求政府变法图强,受守旧官僚阻挠,遂避居北京宣武门外南海会馆(今北京市宣武门外米市胡同43号)之汗漫舫,从事金石碑版学的研究,尽观京师藏家之金石几数千种,眼界益开。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 己丑) 32岁 春夏居北京南海会馆,康有为环顾清代学界,研究金石者不乏其人,而探讨书法理论的实在是寥若晨星,遂撰《广艺舟双楫》,意在“广”包世臣之《艺舟双楫》书论部分,于书法一途首倡“尊魏卑唐”理论。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 庚寅) 33岁 春居广州之徽州会馆。访广雅书局今文经学家廖平,得览《今古学考》,深受启发,益坚以今文经学听“微言大义”之变法信念。既而移居云衢书屋。4月,陈千秋来从学,告以孔子改制之意,仁道合群之原,尽弃考据旧学之无用,人自猿猴变出诸观点。9月,梁启超来从学。10月,教冬课于广府学宫孝悌祠,门生20余。是年专意著述,撰成《婆罗门教考》《王制义证》《王制伪证》《毛诗伪证》《周礼伪证》《说文伪证》《尔雅伪证》等。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 辛卯) 34岁 春,始开讲堂于广州长兴里邱氏书屋(今广州市中山四路长兴里3号),名曰长兴学舍,自任总教授兼总监督,著《长兴学记》,订为学规。与诸子日夕讲业,大发求仁之义,讲中外之故,倡救国之法。有门生陈千秋、梁启超、韩文举、梁朝杰、曹泰、王觉任、麦孟华、徐勤、陈和泽、林奎、欧榘甲、潘藻鉴等。8月,陈千秋、梁启超助手,遂刊行《新学伪经考》,认为东汉以迄之经学,多出刘歆伪造,应称“伪经”,刘歆“饰经佐篡,身为新臣”,是新莽一朝之学,与孔子无涉,应叫“新学”。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 壬辰) 35岁 移讲堂于广州卫边街邝氏祠(今广州市第十三中学),从学者逾40人,以孔子诞辰二千四百四十三纪年。撰《魏晋六朝诸儒杜撰典故考》《史记书目考》《孟子大义考》《墨子经上注》《国语原本》等著作,并选拔得力学生,协助编纂《孔子改制考》。

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 癸巳) 36岁 讲学于卫边街。冬迁讲堂于广府学宫仰高祠(今广州市工人文化宫),正式挂匾“万木草堂”。著《孟子为公羊学考》《论语为公羊学考》等。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 甲午) 37年 3月18日,与梁启超入京会试,其作答认为孔子虽伟大,然万世之后势将出现比孔子更伟大人物,遂不中。8月,给事中余联沅劾康有为“非圣无法,同少正卯,圣世不容,请焚《新学伪经考》,而禁粤士从学。”《新学伪经考》由是遭毁版。12月,往游广西桂林,讲学40日,况仕任、黎文瀚等受学。著《分日读书课程表》《桂学答问》,力批古文经学之谬,宣传孔子改制学说,列举西学书目,以为指导学生阅读中西书籍门径的学术著作。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 乙未) 38岁 3月8日,偕梁启超、梁小山入京会试,动用中国变易哲学,做殿试策《变则通通则久论》及朝考卷《汰冗兵疏》,直言时弊,主张变法,两文流播甚广。5月2日,联合各省入京应试举入一千三百余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请求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即上清帝第二书),被阻,未能呈达。此举昭示资产阶级维新思潮开始转变为社会政治运动。5月3日,康有为会试中式第五名贡士,保和殿试二甲第四十六名,赐进士出身。5月5日,被引见,授工部虞衡司主事,惜未到职。5月29日,上清帝第三书,列变法步骤,出自强雪耻四策,即:富国、养民、教士、练兵。光绪帝览毕龙颜大悦。6月30日,上清帝第四书,正式提出“设议院以通下情”之政治主张,被阻,未达。8月17日,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双月刊,后因与上海广会办《万国公报》同名而易为《中外纪闻》,以梁启超、汪大燮为主笔。9月,筹设北京强学会于宣武门外后孙公园,基本会员有康有为、梁启超、陈炽、杨锐、文廷式、王鹏运、沈曾植、袁世凯等。11月,北京强学会开局,康有为特写《京师强学会序》发表于《强学报》第一员上。旋康有为偕梁鼎芬等由南京抵沪,于跑马场西首王家沙设上海强学会,列名会籍者有:黄体芳、屠仁守、康有为、梁鼎芬、黄绍箕、蒯光典、张謇、汪康年、邹代钧、黄遵宪、志钧、龙泽厚、章炳麟等。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 丙申) 39岁 1月12日,上海强学会刊行《强学报》,用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三年纪年。讲学于广府学宫万木草堂,续成《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春秋学》《日本变政记》等。在《孔子改制考》中指认“六经”均系孔子为“托古改制”而作,将孔子装扮成维新改革之祖师,批评君主专制压制民主。将孔子美化为争取人权民主之斗士。以公羊家“通三统”、“张三世”之学,指陈历史车轮系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有序行进之过程,清算中国哲学史“泥古守旧”、“今不如古”之历史退化观。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 丁酉) 40岁 2月11日游桂林,与唐景崧、岑春煊等组织圣学会,创办广仁学堂,刊行《广仁报》。与门生日夕论学,编成《春秋考义》《春秋考文》,撰成《日本书目志》,收录日本生理、理学、宗教、图史、政治、法律、农业、工业、商业、教育、文学、文字语言、美术、小说、兵书等十五门类,精选日文书一万余种,提出“泰西之强,不在军兵炮械之末,而在其士人之学、新法之书。”成竹在胸曰:“天道后起者胜于先起也,人道后人逸于前人也。”应日本横滨华侨之邀,派门生徐勤、陈汝成、汤觉顿、陈和泽等赴日本办“大同学校”。12月5日,德帝强占山东胶州湾,康有为得悉之后,赶赴北京,乃上清帝第五书,提三项建议:采法俄、日,以定国是;大集群臣而谋变法;听任疆吏各自变法,并正式提出国事需经国会议行与颁布宪法之主张。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 戊戌) 41岁 1月29日,上清帝第六书,即《外衅危迫分割洊至急宜及时发愤大誓臣工开制度新政局革旧图新以存国祚折》,请求光绪帝迅速变法,建议:一、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开制变局于宫中,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设十二局推行新政;三、设待诏所,许天下人上书,称旨者则隶入制度局。3月21日,呈《俄彼得变政记》,上清帝第七书,即《译纂俄彼得变政记成书可考由弱致强之故折》,以俄国彼得大帝变法图强史,阐明中国变法莫如效仿彼得大帝。4月17日,康有为在保国会第一次集会上演讲,并作《保国会序》,会上通过了康有为所起草之《保国会章程》,以保国、保种、保教为旨。6月11日(夏历四月二十三日),光绪皇帝下“明定国是”诏,正式宣布变法维新。6月22日,为推行新政,请光绪帝御门誓众,开制度局以统筹大局,革旧图新以救时艰。同时上折请商定教案法律,厘正科举文体,以尊圣师而保大教。6月至7月,向光绪帝分卷进呈《日本变政考》。8月中旬,向光绪帝进呈《波兰分来记》及《列国政要比较表》。9月21日(夏历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再出“训政”,戊戌变法遂告失败。10月1日,清政府下令将康有为所有书籍版片,由地方官严查销毁。10月7日,万木草堂遭封,焚毁藏书三百余箱。10月抵日本后,开始编著《我史》,即《康南海自编年谱》,详述前半生受教、师从、学养、交谊、学术、讲学、政见及社会活动。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 己亥) 42岁 春,书赠犬养毅《本堂记》,认为中日文化交光互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犬养毅告康有为曰:“子支那之犬养毅也,仆日本之康有为也。”7月20日,在加拿大联合华侨李福基、冯秀石、冯俊卿、徐为经、骆月湖、刘康恒等集议创立保商会,旋易名保救大清国光绪皇帝会,简称“保皇会”,亦称中国维新会(Chinese Empire Reform Association),康有为写了《保救大清皇帝公司帝例》及《保皇会歌五章》《爱国歌》《爱国短歌行》。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 庚子) 43岁 9月8日,在澳门《知新报》发表《上李鸿章书》,劝李鸿章“勿与保皇会人为难”。9月,致书张之洞,指责张之洞镇压自立军起义乃“背主事仇”。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 辛丑) 44岁 避居新加坡槟榔屿。撰《中庸注》《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孟子微》。认为孔子之教论,莫精于子思《中庸》一篇;善言孔子者,莫如孟子;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若其广张万法,不持乎一德,不限乎一国,不成乎一世,盖浃乎天人矣。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 壬寅) 45岁 居印度大吉岭,潜心著述,撰《大同书》《论语注》《大学注》《孟子微》《礼运注》等,公开发表《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与同学诸子梁启超等论印度亡国由于各省自立书》,宣称中国只能行君主立宪,不可行革命。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 癸卯) 46岁 著成《官制议》,认为今当诸国竞争之时,非复一统卧治之世,万事之治,纲举目张,皆在官制,揭露中国官制弊端,主张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开议院,设法制局,建文官制度。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 甲辰) 47岁 3月22日,自香港启行,经安南、暹罗,5月到槟榔屿,5月26日乘船渡印度洋入地中海。半年中,游历了意大利、瑞士、奥地利、匈牙利、德国,法国、丹麦、挪威、瑞典、比利时、荷兰、英国等国。11月重返加拿大。自喻为厨师,欲烹调世界各国的名点佳馔,请同胞游而览之。立志做一个周游世界遍尝百草的神农,欲为祖国寻一剂医国救民之良药。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 乙巳) 48岁 2月12日,自温哥华南游美国,向各地华侨演讲,鼓舞众人加入保皇会。撰《特质救国论》,认为欧美崛起在于讲求物质之学,方今为竞新之世,有物质学者生,无物质学者死,中国乃数千年文明古国,然偏重于道德、哲学,最缺物质之学,今日欲救中国,专从事于物质学足矣,甚至提出“科学实为救国之第一事”,宁百事不办,此必不可缺,开“物质救国”、“科学救国”之先声。

1907(清光绪三十三年 丁未) 50岁 拟发《海外亚美欧非澳五洲二百埠中华宪政会侨民公上请愿书》。向清政府提出:一、立开国会以实行立宪;二、尽裁阉宦;三、尽除满、汉之名籍,而定国名曰中华;四、营新都于江南;五、裁去元、明监抚二制;六、经营辽、蒙、回、藏、新疆;七、速成海军以卫海疆;八、举国民为兵,御强敌而振救中国;九、中原多开制铁枪炮之厂,漠北广阔牧马之场。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 戊申) 51岁 撰写《人境庐诗序》《梁启超写南海先生诗集序》《朱九江先生佚文序》,肯定黄遵宪久游英美,走向世界,兼采众长,荟萃熔铸,诗意深沉,海岛仙山,声光化电入诗,为旧诗所无。冬撰《金主币救国论》,指出当此世界金融趋势金涨银落之际,中国不变银主币为金主币,必将为各国吸尽血膏而民困财枯。

1911年(清宣统三年 辛亥) 54岁 6月,在日本横滨出版《戊戌奏稿》,由上海广智书局发行。内收康氏戊戌时所撰奏议20篇,存目13篇,并将呈编书5篇序文附刊于后,计25篇。经考证,重刊时,有删节,但基本保持原貌,不能一概斥为伪稿。撰《救亡论》《共和政体论》,反对共和政体,提出“虚君共和”政治主张。

1912年(民国元年 壬子) 55岁 6月,作《中华救国论》,承认共和告成,扫除中国数年专制之积弊,不止革一朝之命,五族合轨,人心同趋。但仍认为革命引起内乱外患,他日或南北永分,或中国已矣,大乱不已,不幸而言中。9月,撰《孔教会序》。10月,撰《孔教会序二》,表示以演孔为宗,以翼教为事,要求尊孔子为教主,定孔教为国教。

1913年(民国2年 癸丑) 56岁 2月,创办《不忍》杂志,自任主编,发表《蒙藏哀词》《中国颠危误在全法欧美而尽弃国粹说》等大量旧稿、新作,既有反对袁世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之檄文,亦不乏呼吁国人停止内争、一致对外、挽救蒙藏危亡之沉痛文章。又著《保存中国名迹古器说》,以我国古器自周秦至今,损失惨重,遗器大宝惟周有十石鼓,而外人尽力收买中国古文物,恐不十数年而精华尽去,主张我国京师省府县镇,皆设博物院、图书馆,成立保全古迹古器学会,保护文物,促进文明建设。为‘石合泰’题。

1914年(民国3年 甲寅) 57岁 7月返沪,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设宴款待康有为,唐绍仪、伍廷芳、范源廉、石筱舫、王宠惠等二百人参加,康有为演讲大同学说。

1915年(民国4年 乙卯) 58岁 撰《和约第五项军政警察兵工容后协商则国亡》《论日约割让十五款之后果》等,反对袁世凯接受日本灭亡中国之“二十一条件”。

1916年(民国5年 丙辰) 59岁 7月,游杭州,发表演说,认为中国文化流传五千年之所以不夭折,皆因孔教在焉之故。9月,于曲阜祭孔陵,并致电黎元洪,请“以孔子为大教,编入宪法,复祀孔子之拜跪,明令各设奉祀官”。10月4日,在南京发表尊孔演说。7月,在镇江演说:“治国之本,在于五经”。

1917年(民国6年 丁巳) 60岁 冬,于美公使馆“美森院”撰成《万木草堂藏画目》,共列所藏中国画388目,1918年由上海长兴书局出版石印本。认为“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盖由画论之谬也。”编著画目,实为振兴明清以迄之衰败画学 ,力陈见解曰:“敢谓宋人画为西十五纪前大地万国之最”,“油画出自吾中国,”“中国既摈画匠,此中国近世画所以衰败也”,批评文人派画家盲目排斥界画,提出师法宋画,“以复古为更新”振兴画学之主张。

1919年(民国8年 己未) 62岁 5月6日,发表《请诛国贼救学生电》,赞扬五四运动中“幸今学生发扬义愤,奉行天讨,以正曹汝霖、章宗祥之罪。举国逖闻,莫不欢呼快心,诚自宋太学生陈东、欧阳澈以来希有之盛举也。则学生此举,真可谓代表四万万之民意,代伸四万万之民权,以讨国贼者。”要求释放被捕学生,诛杀卖国贼。

1922年(民国11年 壬戌) 65岁 7月,发表《斥赵恒惕联省自治电》,认为“分裂则必争而大乱,统一则必治而修明”。

1923年(民国12年 癸亥) 66岁 8月16日,应朝鲜培山书堂儒会之邀,撰著并手书《培山书堂记》,将其毕生所撰之今文经学理论合为一炉,谓孔子为创教之圣,《春秋》太平、升平、据乱三世之说,《礼运》大同、小康之义,刘歆伪造古文经而篡乱圣统,悉数推向朝鲜学界,指谬朝鲜所传之孔教,实刘歆之伪经,朱子割据之教,非孔子本教之真也。期望培山书堂刻印讲习今文经学,复原孔教,光大圣道。11月,赴西安,对各界发表演讲数次。12月1日,游咸阳周陵,演讲三回。两地演讲内容主旨为宣传科学知识,宣扬热爱祖国,发扬孔教,提倡发展工业,调和社会矛盾,谴责军阀假共和面目等。

1924年(民国13年 甲子) 67岁 2月3日,作《唐烈士才常墓志铭》,誉唐才常汉口自立军起义为“血化碧荫柏松,魂魄毅为鬼雄”。

1926年(民国15年 丙寅) 69岁 3月,在上海愚园路“游存庐”创办天游学院,高悬“天下为一定,中国为一人;知周乎万物,仁育乎群生”联语,自任院长兼主讲,以演讲、讨论为执教方式,传授康氏思想学说,中外古今,兼收并蓄,唯物唯心,人神同在,反映其晚年思想之混乱、精神之颓唐。撰成《诸天讲》,并于天游学院讲授天文学,宣传德国康德、法国拉普拉斯天体生成之星云假说,讴歌哥白尼出,乃知地之绕日,牛顿发明重力之吸拒,对宇宙有了全新认识,表示最敬哥奈二子。既知宇宙之无穷,亦即知人间有无量之人物、政教、风俗、礼乐、文章焉。

1927年(民国16年 丁卯) 70岁 2月14日,赴天津祝溥仪寿,次日上《追述戊戌变法经过并向溥仪谢恩折》,表示“以心肝奉至尊,愿效坠露轻尘之报”。3月31日,病逝于青岛福山路六号“天游堂”,旋葬于其生前自择青岛李村象耳山(又名枣儿山)墓地。

供稿:北京城市未来文化艺术中心



0
网站公告
图片新闻
书法理论

名誉顾问:沈鸿根 顾问:柯昌福

艺术指导:徐容川
柯昌福
沈鸿根

网站地址:沪南路2157号1715室 邮政编号:200127
专用邮箱:784890328@qq.com 联系电话:13122456476 沪ICP备16037625号 Copyright® 2014-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