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迹”中,藤原佐理是最有个性的一位书法家,素有“怪才”之称。
藤原佐理(944-998),出身名门,才气横溢,天资聪颖,34岁时任参议,40岁时累进从三位。为人比较马虎,做事漫不经心。他早年书法学小道野风,中年向晋唐书法回归,主要仿王羲之,后又从“唐样书道”走出来,使之日本化。传世书迹有《诗怀纸》、《恩命帖》、《去复帖》、《国申文帖》、《离落帖》等。这些书迹差不多都是因自己粗心大意而造成失误的辩解信和谢罪书,内容虽不登大雅之堂,但书法随意而奔放,精彩纷呈。这大概连佐理自己也没有想到吧。
在诸多书迹中,《离落帖》是最出色的一篇。正历二年,佐理48岁时,被任命为太宰府的”大贰“,然而在赴任的途中,方才想起在临行离京前,没有向摄政大臣藤原道隆辞行,这是非常失礼的事,恐引起道隆的不满,于是在长门赤间关的旅社,匆匆忙忙地写了这封被世人称作《离落帖》的信,检讨自己的不是。
由于此帖是旅途中写的,写时手不停挥,非常匆忙,所以点画纵横,满纸狼藉。只见”激烈的笔触在挑逗着,产生了一种流动的美“。痛快淋漓的笔势,抑扬顿挫的节奏,使人感受到佐理挥写时激烈的心跳,也表现了他不羁的情怀。书中那种汪洋恣肆、自由驰骋的势态,扣人心弦,成了佐理最具艺术魅力的书艺特色。
我觉得佐理在书写此帖时,不是奋笔疾书,而是借着流走跳跃的笔触,尽情地宣泄着自己的热情,心忘手,手忘笔,致使满纸烟云起,龙蛇走,特别富有生气与变化。
此帖书写的虽字字是汉字,但我分明感到字字是假名。你看那些上签下连的笔势、那些纤细转折的线条、那些先收后展的字形,简直与假名写法没有什么两样。看来,他是把汉字书法日本化了,或者说他采用”和样“方法来写汉字,所以有着浓郁的日本风味,让我产生一种艺术的错觉。
看到这些如同枯藤似的纠缠腾逸的线条,是我想起了怀素的《自叙帖》,虽然怀素线条远比此帖圆劲,但在狂放方面却有相像之处。我想,这不一定是一种巧合吧,或许佐理临过怀素的帖也来可知。
在日本书法史上,有”道风得羲之骨“、”佐理得羲之皮“、”行成得羲之肉“之说,然而此帖书法如此狂放峻急,似野马奔腾,更似金蛇狂舞,那么,佐理得到的不仅仅是”羲之皮“,还有怀素神。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