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谁立得更稳——读《中国硬笔书法名家作品集——沈鸿根卷》李金河/文
时间:2016-10-25 11:46 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1282次
看谁立得更稳
——读《中国硬笔书法名家作品集——沈鸿根卷》
李金河/文
近读上海名家沈鸿根新著《中国硬笔书法名家作品集——沈鸿根卷》,心中感慨颇多。沈先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硬坛的领军人物之一,教育、软硬笔创作、理论、活动、著述几乎样样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度。同时代的硬书家或许在某一项上可以超越他,但是综合实力与之齐肩者无。新世纪,以上海《写字》杂志的停刊为标志,上海硬笔书法活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而全国的情况也莫不如此。昔日硬坛众高手明显被冷落了下来。沉寂,有时并不是坏事,因为上世纪末的狂热本身就不正常,沉寂也是沉淀、积淀,是蓄势待发的前奏。
沉寂了多年,硬坛也涌现出了几位新秀。现在返观硬坛老、中青两代书家,我发现真正站得住脚的寥寥可数:上世纪那批老书家当逐渐褪去了历史的光环后,人们看的就只是作品。这时许多老书家在创作上大多没有进步,甚至是退步,水平一般者居多。而新千年涌现出的几位新秀无不带有毛笔流行书风的味道,在硬坛看似新颖实则老套,拾人牙慧。真正“原创型”创作很少,相比之下沈鸿根的行草、谢非墨的楷书和崔学路的隶书都属于“原创型”创作,他们的价值日益显露出来。
“原创型”的作品是经得起历史打磨的,也是容易被埋没的。比如有“原创型”作品和追逐流行书风的两件作品共同参赛,他们的技法水平往往差不多,而这时如果流行书风作品在装帧上下些功夫,很可能就胜于“原创型”作品。如果装帧、幅式差不多,那么对他们的水平的判断在短时间内也是很容易出现误差的——我觉得现在的书法展就是追逐技法“巧变”的书法展和外观“漂亮”的书法展,对于作品风格是否“原创”并不是放在首位。如此,青年追逐时风、老年流于陈腐也就不足为怪。
沈鸿根是站得住脚的。
虽然在我看来,先生的创作略有风格少变、过于恒定化之疵,但是在他的每件作品里都可以体味到“原创型”风格。作品风格从早年的狂激迅猛变为当下的稳重纯绵,书风有微度的“渐变”,他在走自己的路,在咀嚼自家饭菜。这是沈鸿根历经风雨而最终立定脚跟保持不败的主要原因。原创,需要对历史的把握,需要个性精神的昂扬,需要文气的托举,需要刻苦的技法锤炼……
只会写字的书家不是好书家,必须要有文气的滋养方可走得更高更远。这本作品集中主要书写的是作者创作的诗、文、联句等,从中可以看到作者从来都没有丢掉对传统文化的修悟,从来都没有放松对人生的感悟。精神境界的升华必然会对作品境界进行滋养,提升“书气”。这对于现在腹中空空的一些青年书家来说很有借鉴意义。作者曾说“把作诗当作写字,把写字当作作诗”,这是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了。
硬笔书家晚年书风相比于毛笔书家明显有退步的现象,是工具的原因,是经济市场制约,是大创作环境因素的影响还是文化修养的欠缺?总而言之,硬笔书法的发展很难,硬笔书法家的生存更难,愿沈先生立得更稳,走得更远!